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新时代
作者简介:
全力推进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四川在新时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查遗补缺、除疴祛疾、应对挑战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四川农业依旧矛盾突出、问题凸显,主要症结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农产品“蛛网困境”显现。二是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科技创新应用不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关键领域缺乏复合、高精尖型人才,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弱。三是农业农村多功能开发滞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业的环保功能未能保障,农产品农药超标现象时有发生,这与消费者追求安全、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存在差距。农业产业链“短而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与高品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四是横向机制缺乏,品牌优势难以形成。缺乏产业协同联结机制指导方案、保障措施、鼓励政策等,上层设计尚未谋划完善。五是农产品国际贸易渠道通而不畅,农产品国际贸易情况不尽如人意。
基于此,全力推进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把握好五个意识——
以战略意识谋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这句话,点出了战略意识的精髓。四川农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战略意识,要能够从长远看眼前、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避免盲目跟风、同质化发展。要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发挥效能”的发展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禁止盲目扩张,坚持质量兴农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
以创新意识抓发展。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破解四川农业现代化水平低的难题,要从源头上解决四川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不足的问题。首先,应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结构和重点,瞄准关键前沿领域,加快高效实用性、节本提质型、清洁环保型技术的研发。其次,应大力扩充农业科研队伍,包括培养及引进关键领域的复合型、高精尖型人才,组建薄弱领域的技术攻坚团队。此外,应推动产学研体系化建设,打造四川农业科技研发、转化和推广的平台和高地。
以市场意识求突破。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强化供需意识,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是四川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我们应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以适应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应以适应高端化需求、提升竞争力为核心,创新农业经营业态,延长拓宽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多功能发展。要善于利用区域传统农业产业的优势要素来培育更为多元的新兴业态;要在紧跟消费者生活需求和消费偏好的同时,尊重农业自然生产规律,提升农业发展的空间和尺度;要积极推动新业态产业链上下游经营实体分工协作、集群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避免为了融合而融合的盲目发展模式。
以合作意识建品牌。早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便进行过“大规模综合性多层次农村合作组织”的探索试验;“合则强,孤则弱”。四川发展大农业,建设农业强省,也应当贯彻合作意识。宏观层面,政府应当大力组织和引导,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川”字号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联盟,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联盟提供相应帮助和营造相应环境,助推联盟顺利运行,促进联盟发展壮大。中观层面,各农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应当积极制定行业标准、发挥产业自律职能、推动技术研发、培育优势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等,牢牢把握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竞争力的内涵。微观层面,可鼓励规模更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进行自主或者联合起来拓展研发、加工、流通、营销事业,促进交易成本内部化、产后环节利润内部化,并进一步鼓励相关小微联合体利用基地发展休闲观光产业、科普教育产业和康养产业,形成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以开放意识促壮大。四川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经济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的国际化,应抓住机遇,把“一带一路”倡议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用全球视野和“中国农产品方案”的胸怀,以“川字号”农产品为输出的前沿梯队,拓展深化我省农产品、技术等与国际市场的深度共享交互通道。这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提高我省农业对外合作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的重要途径。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作者:陈文宽 唐进 陈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