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创新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现阶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就必须抓住农业科技创新关键,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重视建设一支农业科技新型人才队伍,积极发展推广农业机械化,完善农业流通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从研发到实践,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到互联网技术,都与时俱进,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协同发展
现代农业建设是国家长时间以来的发展目标,而农业科学技术则是促进此项目标顺利达成的重要支撑与发展动力。早在200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由此可见,我国的现代农业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争取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确保各种先进的农业知识与生产方式,融入到传统农业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有效提高集约化水平、土地产出率、资源使用率以及劳动力生产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大,在土地资源的分配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方面。为进一步缩小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业差距,就必须要针对现有的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改革,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将农业产量、质量、效率、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提升至更高档次,实现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不少专家指出,虽然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已经表现出较好的态势,但是仍然有很多制约因素。如果仍然坚持依赖自然条件来达到增产,其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为了解决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各种约束,需针对农业科技进行内容创新与体制改革,早日将科技成果转换为可利用的有效资源,拓宽农业发展路径,达到提质增收的效果。
管理机制要与时俱进
在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专家认为我国不能仅仅追求速度,古语说的好,欲速而不达。
专家指出,想要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必须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直以来,基础资源匮乏与发展力不足是我国农业发展所难以解决的两大症结,农业的发展程度与社会的经济水平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距,破解矛盾只有走科技发展提高生产率的道路。运用高科技来装备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一条必经之路,不但能够让农业同科技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还可以让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进而有力提高我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提高各部门对农业科技机制改革的认识程度,从根本上明确改革思路,各级参与部门之间务必要达成实践共识;第二,要尽力打破旧体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限制,改革制度要落实,根据自身的发展程度来选择匹配度高的形式与方法;第三,要学会如何去合理规划,运用科学手段来配置现有的农业资源与劳动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改革的时间;第四,在改革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旧制度的衔接,避免出现因体制缺位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现象;第五,农业科技制度改革并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创新工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要善于创新。
在人才管理方面,首先,建立创新人才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农业科技创新的基层队伍,加大对农业新型科技团队中工作人员的教育力度,也可以直接从农民中重点培养优秀的实用性人才。由于我国务农人员的文化素质与科技能力不高,现实中只有多培养出一些具备高科技能力的应用型农业人才,才能够为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其次,提高务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农民才是整个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基于此,对我国务农人员开展科技培训与教育工作,也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形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部门可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培训工作,通过贴合农民生活的推广方式来加以宣传,尽可能让所有务农人员都可以加入到农业科技的创新活动中。要将农业科技创新意识融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性地举办一些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可以更加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最后,加强高等院校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之间的交流合作。教育机构永远是人才输出的重要保障,而农业科学创新同样也离不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支持。各地的高校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为农业科学创新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设施,提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地方政府应与当地的农业示范机构达成共识,共同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以及实践为一体的合作平台。
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
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我们能够认识到科技的力量,通过机械化的普及,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让群众重新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便捷性,提升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业建设中,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更好的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求,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农业的建设,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方便、经济、实效、多用的微型机械和性能精密、作业高效智能化的环保机械,在我国设施农业、精确农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样一来,农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得以提升,基础产业得以巩固,也就能促进其他行业的稳定发展。
如何快速提升机械化水平,专家表示,要及时地将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投入到机械装备与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农业科研机构还肩负着重大的机械设备研发工作,要研发出高水准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高效化。同时,绕粮食生产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与实际环境来展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生产与服务工作,尤其是在每年的农忙季节要单独开展跨区域的机械耕种、收割等农业服务,争取早日形成产量高、效率高以及质量高的“三高”农业,让我国的粮食安全等级可以早日媲美国际发达国家。而且要开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国内的多个省、自治区中的农业生产区域都开始步入到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队伍中,其中涵盖了水稻插秧、农作物播种、土地深翻、化肥浇盖、农作物收割以及粉碎还田等现代科技农业技术,进而形成大经营规模、广覆盖面积、高产出数量的现代农业化生产区域。
充分发挥基层作用拓宽资金来源
多年来,我国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很多,应用潜力很大。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已成熟的适用农业科技成果,大范围、大面积地推广应用,是投入少、产出多,发展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业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在农业科技创新的今天要花大力气推广和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还要推广中低产田改造的综合治理技术。
专家指出,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要快速形成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的农村科普组织及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相结合的农技推广网络,和长期坚持的送科技下乡活动,以疏通科技流向农业生产的渠道。同时,还要为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要把财政、金融、物资、商业、科研、教育与技术推广部门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大规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整体力量。
同时,要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农村科技队伍,这是科技兴农的关键。要重视现有农村科技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农业领域倾斜,继续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业科技人员实现鼓励政策,对贡献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要放活人才政策,推行技术有偿服务的政策补贴与奖励,实行贡献与收入挂钩。要大力加强农村的教育,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水平。
在资金方面,专家表示,多年来我国农业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科技投入不够。要加大国家向各类科技计划和农业领域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作者:徐若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