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松代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栏目:人代会声音 发布时间:2020-05-26
分享到:

中国食品安全报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李涛 郭敏


    近年来,非洲猪瘟、禽流感、口蹄疫、包虫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切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好危害严重的动物疫病,加快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主要围绕“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建言献策。

蒋小松代表认为,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面临巨大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动物防疫责任不断加大,动物防疫经费依然不足;另一方面,基层防疫工作难度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再者,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不畅,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待遇长期偏低。现有的动物防疫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为此,蒋小松代表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省级层面,切实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党委、政府、编办、发改、人社和财政等部门共同开展基层防疫体系建设调研,从机构编制、组织人社、发展改革和财政保障等多方面关注动物防疫工作,关心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省级层面、一插到底的机制体制。特别是借鉴新冠肺炎疫情后,人医疾控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动物疫控体系等涉及国家安全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公共卫生及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将动物疫病防控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建议省、市、县、乡等四级人民政府将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本级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将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实验室运行、冷链运行、动物产品检测管理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省、市、县疫控系统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配齐动物防疫、应急及监测采样专用设备及物资;足量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消毒药、防护装备、疫情处置设施设备、疫苗等防疫物资;完善各级冷链体系,确保动物生物制品按照要冷藏规定运输和保存。

三是将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纳入党委政府考核目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层防疫队伍是动物疫控体系中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发达国家均将动物疫控纳入到人医疾控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只有控制好了动物传染病,才能从源头控制住人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五个“突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蒋小松代表同时建议,实施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由于不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面临较大挑战。大量研究表明,大面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菌和生物农药等)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0%以上。”蒋小松代表说。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实现理念突破。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纳入全国“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一体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技术突破。由于化学农药研发被发达国家大型农化企业垄断,目前一个农药品种开发成本3亿美元以上,开发周期长达十年。而有益微生物和天敌昆虫具有本土性,我国生物农药研制和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具有“弯道超车”的潜力,建议将生物农药发展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设立基础研究科技专项,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开展联合攻关,研发“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分区域、分作物制定技术体系和标准。

三是加强保护利用,实现资源突破。加大我国本土天敌昆虫种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查和发掘力度,建立全国天敌昆虫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名录。从生物安全的高度,重新评估和加强优势天敌昆虫和有益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建国家级天敌资源保存库。

四是推进产品升级,实现产能突破。将天敌工厂纳入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天敌繁育种类,满足我国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的需要。选择合适地区布局“生物谷”,培育大型生物农药生产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响我国生物农药品牌,占领国际生物农药市场。

五是加大示范引领,实现推广突破。建立“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长效机制,以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为重点,筛选一批适合我国不同地区推广应用的天敌昆虫、生物农药,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实现机制突破。采取企业自筹与财政资金支持相结合或财政资金后补助的方法,出台天敌产品和生物农药生产扶持政策。将天敌昆虫、生物农药产品纳入流通“绿色通道”政策范围,降低运输成本。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生物防治纳入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出台绿色农业投入品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优先选择使用绿色环保投入品,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