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4月4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暨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在成都启动,今年的活动呈现精准匹配地方需求、按需优化团队组建、不断强化服务保障等三大特点。
去年3月以来,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将国家科技特派团与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统筹实施、一体推进。一年来,各服务团累计培训实用人才1.1万余名;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393项,指导建设科技示范基地550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今年,我省将对标落实全省“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围绕受援地实际需求,持续统筹推进国家科技特派团和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精准匹配地方需求。按照“县上申报需求、市州汇总把关、省上统筹调配、征求专家意见”的流程,经与受援地反复沟通对接,进一步聚焦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需求领域,统筹筛选出大豆、水稻、生猪、牧草等33个农林产业,以及住建、水利、环保、自然资源、文旅5个综合领域,作为今年“组团式”帮扶的重点项目。
二是按需优化团队组建。国家科技特派团方面,中组部、农业农村部等中央部委考虑到专家跨省帮扶战线太长、难度较大等实际,将帮扶我省的省内、省外专家分别调减4人和28人,25 个国家团总人数从260人精简为228人(省内142人、省外86人)。科技下乡万里行方面,在保持服务团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因退休、岗位调动、健康状况等无法继续开展帮扶工作的专家,及时进行调配补充,精准遴选676名专家、优化组建 135 个服务团;同时,按需精简服务团帮扶地点,确保帮扶更加聚焦聚力。
三是不断强化服务保障。做好做细专家团队的组织协调、日常联络、信息沟通、经费保障等工作,统筹现有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行动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资源力量,集成支持科技人才“组团式”帮扶活动。
同步播报
第21团水稻专家奔赴富顺“望闻问切”授农技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4月4日,四川2023年科技下乡万里行活动启动后,第21团的水稻专家们随即奔赴富顺县古佛镇,调查了解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情况,并通过培训引导当地种植户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把水稻种出好效益。
当天下午,艳阳高照,专家们一路风尘来到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的“中稻+再生稻核心示范片”,查看秧苗长势。水稻专家们在团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的带领下,已连续3年来到古佛镇指导水稻的育秧、高产、全程机械化、节水节肥等生产技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教授孙永健介绍说,今年专家们已到田间指导3次钵苗机插的示范,目前秧苗长势喜人,这种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0%左右。
随后,专家们走进古佛镇政府的会议室,围绕“水稻精准稀播育插秧技术”等对几十户钵苗机插的示范户进行了培训。同时,种植户还与专家展开了互动。富顺县携手天下种植家庭农场张家建问道:“怎么解决再生稻的机收问题?”对此,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旭毅提出解决路径:一是选择再生能力强的品种;二是采用轻型收割机械以减少对稻桩的碾压;三是稻田要能排能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