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中国工程院2024年院地合作重大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川渝毗邻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启动会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举行。由赵春江、孙宝国、康振生等多位院士参与的该项目,将围绕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出5至8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1套综合保障机制等。
该项目设2个课题,包括“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川渝毗邻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综合研究”,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研究员牵头;“科技支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川渝毗邻地区建设的战略研究”,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牵头。按照部署,该项目将围绕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发展定位、主要目标和“一轴、三带、四区”空间布局,厘清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毗邻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研判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毗邻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同时,该项目将制定2025年、2030年、2035年思路目标、战略任务和技术路径。
“项目将聚焦粮食、油料、生猪等畜禽、粮经饲优势产业,优质蔬菜、道地中药材、柑橘、柠檬、泡菜、茶、渔等特色产业,瞄准种质资源、农机装备、冷链物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前沿关键技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永红说,项目研究中,将针对重庆、四川两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瓶颈问题等开展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总结凝练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及川渝毗邻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模式,提出新时期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路径和保障机制。按照部署,项目完成后,将形成研究报告3份、调研报告1份等。
成渝两地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90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7%;猪肉产量长期保持在6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1.4%;油料产量达4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1位;蔬菜产量6370万吨,居全国第3位。涉农生产总值占成渝地区生产总值的22%。近年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川渝农业科技合作,先后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三农”智库,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两地广泛召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科技成果推介会、市州行等系列活动,积极发挥“三农”智库作用。(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滕继濮)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6/865bebec369f45b3bd5714f47975826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