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四川省不同养殖规模及不同养殖方式肉牛养殖场的影响及对策

栏目:科技动态 发布时间:2020-02-21
分享到:
为摸清“新冠”疫情对我省肉牛养殖场(户)带来的影响,文章对我省4个市(州)16个县(区)的肉牛养殖企业(户)开展调研,并针对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方式(类型)的肉牛养殖场提出了应急措施及建议。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人感染肺炎疫情,我省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应急响应。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封锁、隔离和限制移动,给我省肉牛养殖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为缓解疫情影响,恢复正常生产,2020年2月7日~16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及地方牛种资源评价及利用开发岗位付茂忠团队、蜀宣花牛新品种扩繁与开发利用研究岗位易军团队、肉牛养殖模式和工艺技术岗位王巍团队和彝区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岗位张涛团队等调查了我省部分主要养牛地区的合作社及农户等肉牛养殖生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根据调研结果及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研方法及样本概况

(一)调研方法

针对我省部分重点养牛区域,以微信、电话咨询、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调研了该省4个市(州)16个县(区)的肉牛养殖企业(户)。调研的养殖规模梯度分为0~9头、10~49头、50~99头和100头及以上,养殖方式分为全饲舍、半饲舍半放牧及放牧,养殖类型为繁殖母牛场、育肥牛场和自繁自育场。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养殖规模、饲料储备、生产管理、销售及面临问题等。实际收回有效数据92份,即巴中市17份、达州市13份、宜宾市56份、凉山州6份。同时,通过电话咨询了2家粗饲料及1家精料加工企业的饲料价格等情况。

(二)样本概况

调查的92个养殖场(户)规模、养殖方式及养殖类型样本情况见表1、表2和表3。

表1 养殖场规模样本情况

养殖规模(头)

养殖场数量/占比(个/%)

0~9

12/13.04

10~49

32/34.78

50~99

28/30.43

100~

20/21.74

 

表2 养殖方式样本情况

养殖方式

养殖场数量/占比(个/%)

全饲舍

83/90.22

半饲舍半放牧

4/4.35

放牧

5/5.43

 

表3 养殖类型样本情况

养殖类型

养殖场数量/占比(个/%)

繁殖母牛场

16/17.39

育肥牛场

32/34.78

自繁自育场

44/47.83

 

二、结果及分析

(一)疫情对粗、精饲料及原料价格的影响

调研发现疫情期间主要饲料及饲料原料价格普涨,见表4。

表4 主要饲料及饲料原料价格波动

饲料类型

每吨成本(含运费)上涨(元)

涨幅(%)

粗饲料

裹包青贮

40~70

7.3%~12.7%

酒糟

0~30

0%~9.1%

主要精饲料原料

豆粕

30~50

0.9%~1.5%

麸皮

30~40

1.6%~2.1%

玉米

30~50

1.3%~2.2%

米糠

30~40

1.5%~2.0%

精饲料

牛浓缩料精饲料

100

2.50%

育肥牛全价精饲料

75

2.50%

母牛全价精饲料

75

2.30%

 

其中裹包青贮价格上浮7.3%~12.7%,上涨幅度最为明显,主要因为复工期间人工及物流上涨;酒糟价格总体不变,远距离运输价格稍涨;主要精料原料,如豆粕、麸皮、玉米、米糠等因为物流成本原因小幅上涨;精饲料因人工及物流平均上涨2.4%。饲料价格普遍上涨必然导致了肉牛养殖成本增加,由于目前活牛交易基本停滞,经测算,1头符合出栏标准的肉牛若推迟1个月出栏,养殖成本增加45元以上。

(二)疫情对不同养殖规模肉牛养殖场的影响

调研显示,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下的养殖场(户)受疫情总体影响程度较于50头以上养殖规模的小,且不同养殖规模梯度的养殖场(户)受到影响的方式不尽相同。

表5 不同养殖规模肉牛养殖场各类情况占比

规模(头)

受影响

(%)

粗饲料短缺(%)

精饲料短缺

(%)

生产、技术人员已返岗

(%)

加强防疫管理(%)

有固定兽医

(%)

0~9

58.3

0.0

16.7

100.0

40.0

41.7

10~49

68.8

28.1

40.6

93.8

53.1

34.4

50~99

92.9

46.4

50.0

89.3

42.9

60.7

100~

90.0

45.0

65.0

85.0

80.0

60.0

 

数据显示,养殖规模在0~9头的小农户暂时未有粗饲料短缺问题出现,10~49、50~99、100头及以上规模养殖场(户)出现粗饲料短缺的比例为28.1%、46.4%和45.0%;精饲料短缺在每个养殖规模梯度中可见,最小值为规模0~9占比16.7%,最大值为规模100头及以上占比65.0%,规模越大出现短缺机率越大。其主要原因为小农户种植的粗饲料或贮存精饲料基本能满足自身需要,而模越大的养殖场(户)消耗饲料资源大,容易发生储备不足现象,限于人口流动管控及运输管制,无法及时补充饲料来源,造成了牛群掉膘等问题。分析还发现,相同养殖规模中精饲料短缺情况往往比粗饲料更严重,考虑到精饲料相对成本高多数养殖场(户)未储备充足。此外,养殖规模越大的养殖场(户)对生产、技术人员需求越急迫但要求越高,并更加注重本场的防疫管理,100头养殖规模以上存在未返岗情况占比85.0%,16家(80%)已采取措施加强防疫管理。

(三)疫情对不同养殖方式肉牛养殖场的影响

在不同养殖方式中,放牧受到影响相对最小(60.0%),其次为半饲舍半放牧(75.0%),全饲舍受影响最大(80.1%)。

表6 不同养殖方式肉牛养殖场各类情况占比

养殖方式

 

受影响

(%)

粗饲料短缺(%)

精饲料短缺(%)

生产、技术人员已返岗

(%)

加强防疫管理

(%)

有固定兽医(%)

全饲舍

80.1

37.3

48.2

90.4

54.2

49.4

半饲舍半放牧

75.0

0.0

25.0

100.0

50.0

25.0

放牧

60.0

0.0

20.0

100.0

40.0

60.0

 

半饲舍半放牧和放牧养殖方式的养殖场(户)均未出现粗饲料短缺现象,出现精饲料短缺情况比例分别为25.0%和20.0%,全饲舍出现粗饲料和精饲料短缺占比37.3%和48.2%,放牧和半饲舍半放牧方式较全饲舍在饲料资源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调查显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放牧方式下的养殖业主往往拥有一定的兽医防治经验,成为了该场的固定兽医,能够做好动物春防等工作,但由于消毒物资等储备不足且断货,仅有40%的养殖场(户)加强了防疫管理。

(四)疫情对不同养殖类型肉牛养殖场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养殖类型,仅养母牛的受影响占比62.5%为最低,混合饲养、仅育肥受影响分别占比79.5%、81.3%。

表7 不同养殖类型肉牛养殖场各类情况占比

养殖类型

 

受影响

(%)

粗饲料短缺(%)

精饲料短缺(%)

生产、技术人员已返岗

(%)

加强防疫管理

(%)

有固定兽医(%)

冷配占比

(%)

繁殖母牛场

62.5

37.5

43.8

81.3

50.0

50.0

75.0

育肥牛场

81.3

34.4

40.6

96.9

59.4

43.8

/

自繁自育场

79.5

31.8

50.0

90.9

50.0

52.3

79.5

 

所有养殖类型的养殖场(户)约三分之一均发生了粗饲料短缺,自繁自育场约一半出现了精饲料短缺,繁殖母牛场、育肥牛场出现精饲料短缺的比例分别为43.8%和40.6%。繁殖母牛场的人员已返岗情况相对于育肥牛场(96.9%)和自繁自育场(90.9)较低,比例为81.3%。数据还显示,多数繁殖母牛场(75.0%)和自繁自育场(79.5%)均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进行配种,需要外请输精人员,但限于人员流动限制目前已无法开展配种,预计错过2个情期。

(五)养殖企业(户)主要关心问题

根据调研表格内容,对不同规模肉牛养殖场主要期盼解决的问题整理见表8。

表8 不同规模肉牛养殖场期盼解决的问题

规模(头)

主要反映问题

0~9

无法补栏、运输不便

10~49

养殖技术薄弱、资金匮乏、运输受限

50~99

养殖成本增加、饲料运输受限、销售受阻、育肥牛掉膘

100~

饲料采购困难、牛只出栏停滞、资金周转紧张

三、针对性措施

疫情下,不同养殖规模或不同养殖方式肉牛养殖场(户)应结合实际开展生产自救,充分变肉牛养殖周期长的劣势为优势,发挥肉牛耐粗饲、抗逆性强、补偿生长能力强的优势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并加强疫情防控,现提出如下措施:

(一)各规模、各类型养殖场(户)准确统计现存精、粗饲料(含干草、青贮料等草产品以及稻草秸秆等常规农副产品)的库存种类及数量,多渠道联系精粗饲料生产厂家,最保守估计(最严重情况)能够恢复供货的时间以及供货的数量,根据开春后可以利用种植牧草土地面积及草种提前做好春季牧草种植工作。疫情期间应严格控制栏位,加大对本地化饲料资源的利用,调整饮用水温,降低肉牛或繁殖母牛的能量消耗。

(二)针对各场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按照先保命,次保繁殖,最后保增重的原则确定精粗饲料的喂量。如精饲料缺乏,粗饲料充足,繁殖母牛和犊牛可大幅减少精饲料喂量直至零,粗饲料自由采食;育肥牛按照中等严重程度等比例减少精饲料喂量,待疫情解除后利用补偿生长以快速恢复体重。若精饲料充足,粗饲料缺乏,能繁母牛和犊牛,可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粗饲料喂量不能低于体重的0.5%;育肥牛,短期要保证粗饲料喂量不低于体重的0.25%。

(三)当前市场育肥牛价格下降、牛肉价格上涨,多数养殖场(户)反应出资金压力问题,建议规模较大养殖户减少养殖存栏,联系屠宰企业进行屠宰销售或牛肉储备,而养殖规模较小且饲料储备充足的农户可适当推后肉牛出栏时间。对于繁殖母牛场受到的配种影响,若短期无法恢复人工授精,可从本场中选择优秀的种公牛开展临时配种工作,所产犊牛用于育肥。

(四)养殖场(户)在动员员工返岗的同时需加大对员工安全生产及防疫等技术培训,严格管控入场人员、车辆流动,做好登记及测温等工作;做好牛场消毒工作,驱离野生动物,严防动物疫情爆发等。

四、其它建议

(一)政策保障

根据疫情分类精准防控,因地制宜实施分区、分级管理。优化可复工区域的企业审批流程。按照交通运输部“一断三不断”要求,加强督促,尽快恢复饲草料、活畜等生产资料的运输,对落实不到位者应该进行问责。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尤其要确保跨区域的运输,建立绿色通道,实施当地政府登记管理下的专车专人进行活牛及饲料运输。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金融保障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纾解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困难。通过减免地租、下调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补贴、保险及税收减免等,给予临时性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建立养殖环节及运输环节的普惠政策,加快原材料以及活牛、畜产品的流通,利于产业的发展。

(三)技术保障

科技部门发挥积极作用,解决急需养牛技术问题。科研院所围绕养牛环节中补短板、降成本等问题开展科研工作,集成切实有效的生产技术指南或应急措施等进行示范指导,结合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开展科技推广,以视频、电话、微信、QQ等多种媒体方式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信息保障

搭建信息桥梁,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针对我省肉牛养殖中出现产业链松散,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主管部门及协会需及时梳理肉牛养殖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需求,统筹部署,加强产销对接,上下游联动,将所有环节的生产企业一揽子纳入优先支持复工的范围,避免出现卡脖子环节。

 

 2020年2月21日发布

 

调研人员:付茂忠,方东辉,石溢,王巍,易军,甘佳,贺芳,邓小东,张涛,赵益元,申洪兵,王斌,梁廷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