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蒋小松:做合格代言人 解决基层具体问题

栏目:人代会声音 发布时间:2021-03-05
分享到:

代表委员履职记
  3月3日下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代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今年人大代表们的议案和建议有哪些新变化?作为“十四五”开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代表们又有哪些新体验?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院长蒋小松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去年5月全国两会闭幕后,他跑了不少基层,每个月都给自己定下了一两次的调研时间,今年,他的代表建议文件夹里已经准备好了11件建议——尽快出台畜禽种业促进条例;进一步推进中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尽快立项实施丘陵山区草牧业振兴工程;修改完善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综合保护……
  11件建议均来自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深入基层,蒋小松也有了更多的履职新体验。
基层调研让群众讲真话
  如何让基层群众干部讲真话?这是人大代表在调研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蒋小松有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经验。
  “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讲真话不容易,需要讲场合、讲时间。去到基层调研往往需要开座谈会,有时候,群众真实的声音不来自会议现场,而来自会下更‘交心’的场合。总的来说,让基层干部和农民说真话,要想方设法走进他们。”他告诉记者,其中一项关于乡村治理的提案,就来自德阳市罗江区一位镇党委书记的“真心话”。“这位镇党委书记在会下坦诚地告诉我,现在基层的真实情况是,搞产业发展办法有很多,其他乡村建设也没问题,但最难的,还是基层治理。”
  因此,针对乡村治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蒋小松在建议中提出,重点支持村级党员干部的培养和村级组织建设;改进完善制度,优化“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扶持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扶持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和人才建设等多个建议。
形成建议做一名合格的代言人
  在蒋小松看来,人大代表就是基层的代言人,对调研数据必须确保真实性。
  “代表建议要求绝对的真实,为了一个数据,我们可以查阅、讨论,纠结一两个星期,这不像我搞科学试验,写试验报告,实验数据可以通过仪器真实客观地测定出来,但农村基层涉及的问题复杂,许多细枝末节的数据没有包括进国家统计年鉴中,比如说,每个地方的撂荒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这类数据对于我们的建议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一件建议中的数据不真实,这就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之失。”蒋小松说。
  近年来,他发现当好一名人大代表,提好一件建议越来越难。“这是因为,当我越深入基层,就越能发现更多问题。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越深入基层,我的建议也更能反映基层的真实问题,更容易被采纳。”

精准建议凝聚多股力量
  基层问题复杂多变,人大代表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更广泛地听取基层意见。
  蒋小松认为,要想建议更精准,基层问题得到解决,人大代表要做的工作就要更细、更广。“要反映人民的呼声,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要发挥各个平台的作用,将人大代表本人直接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通过我们省决策咨询委等机构组织的调研组收集的人民群众意见,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广泛反映人民的呼声。除了反映基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外,还要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行业领导干部的意见,一起研究讨论,才能形成一份好建议。”
  通过广泛收集基层意见,这几年,他的建议也有了新的变化。
  “我第一次建议时,提出了一个优先发展农业科研事业的建议,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比较宏观,针对性不明显。”蒋小松告诉记者,这次,他将农业科研聚焦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资金,针对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但同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金缩减问题,提出增加建设预算,突出农业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性保障等建议。
  “‘三农’的问题很多,不能说所有的问题都能在一两年内得到解决。以前觉得问题很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相关经验就行,但担任人大代表以来,越是深入基层,就越发现我们国家的特色和优势。基层问题的解决需要逐年推进,稳步推进,只要年年都在向好的方向变化,这就值得令人欣喜。”蒋小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