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栏目: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2022-02-18
分享到:

202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

(一)加强工作谋划部署。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等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精神。邀请国家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到四川宣讲,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省委书记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等会议,研究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多次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动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分解任务目标,细化工作举措。2021年12月,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及其支撑产业、应用产业作出部署,立足发挥四川优势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并专门设立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建立健全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题会议制度,及时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库,成立全省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强化智力和科技支撑,推动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衔接有序的工作格局。

(三)加快构建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工作方案》,明确19项具体政策编制工作任务。开展碳达峰路径课题研究,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相关领域已形成初步成果。

二、聚焦重点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系统观念,将碳达峰碳中和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紧扣目标任务,科学把握工作节奏,推动绿色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鲜明底色。

(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深化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推进水风光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2021年四川省水电装机容量超过89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超过49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94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和乌东德、杨房沟等重点水电站顺利投产发电。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2021年四川省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4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05%。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推动锅炉窑炉电能替代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51.3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1298万吨。

(二)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节能降碳为导向,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存储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关停、淘汰156户企业落后产能。全面梳理排查,形成全省在建、拟建、存量“两高”项目清单,研究制定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累计推动54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稳步推进4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2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三)不断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水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四川省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25%以上。完成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数据摸底。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全省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设计标准。深入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新建建筑电能替代工作,在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大力推进太阳能建筑应用。

(四)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施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3个,铁水联运班列累计达11条。推广节能低碳交通工具,积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全省道路运输领域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达8.32万辆,占全部营运车辆的17%,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50%。泸州港、宜宾港等港口泊位建成岸电设施98套,长江干线五大类港口岸电配备率达100%。加快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全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路面旧料回收率分别达100%、98%以上,循环利用率分别达95%以上、80%以上。

(五)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修订地方性法规《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4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240万亩。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项目县养殖量占全省养殖量近80%。合理发展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实施新村集中供气工程、沼气工程种养循环利用项目。大力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在全省布局建设62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在16个县(市、区)实施地膜回收行动。

三、强化保障支撑,不断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天府永兴实验室,聚焦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及碳汇3大研究方向,布局零碳能源系统、高分子低碳循环等8个前沿研究中心。加快推动电磁驱动聚变装置等“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究。围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领域,通过省级重点研发科技计划布局实施94项重点研发项目。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废旧智能设备回收及再资源化、废电石渣钙资源生产无害化漂白剂等方面研究。建成若尔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红线遥感监测服务平台”。

(二)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开展全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绿色金融评价,17个市(州)出台地方绿色金融实施意见或实施细则。加强天府信用通平台与“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联动,推动711户企业通过“绿色金融”专版平台实现融资对接338亿元。创新推出四川省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全省已办理碳减排票据贴现超过620笔,涉及金额超过36亿元,对应年碳减排量约91万吨。大力推动碳中和债券落地见效,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国首批发行碳中和债券。

(三)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对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数据开展质量监管强化行动。稳定运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截至2021年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达3406万吨、9.6亿元(双边),按可比口径居全国第四位。持续推进用能权交易试点,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用能量第三方核查,推进存量企业用能权交易履约清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制度,省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生效市场主体超过1.9万户。

(四)巩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全面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科学评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后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达14.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7%。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开展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区)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607.5万亩。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147万亩。开展黄河流域及其他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累计修复面积609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