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 到2035年,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栏目:工作动态 发布时间:2022-02-21
分享到:

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89.4%,PM2.5浓度下降13%以上,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到2035年,成渝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善,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2月16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官网获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于日前印发,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下简称成渝地区)生态宜居水平大幅提高,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89.4%,PM2.5浓度下降13%以上,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到2035年,成渝地区生态安全格局全面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完善,美丽中国先行区基本建成。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规划聚焦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明确通过实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能源结构绿色优化调整“双轮驱动”,稳步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工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将从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培育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深化绿色创新驱动着手。比如,加快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淘汰,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实施沱江、岷江、涪江、嘉陵江等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

在能源结构绿色优化方面,将充分发挥四川水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统筹调配构建成渝地区“能源互联网”,创建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

备受关注的还有“双碳”目标。规划提到,稳步推进区域碳排放达峰,研究制定成渝地区碳达峰目标、路线图和实施方案,率先开展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并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制度体系、构建温室气体减排激励机制。

鼓励绿色低碳出行。规划提出,到2025年,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倡导“每周少开一天车”“低碳出行”等活动,鼓励共乘交通和低碳旅游,鼓励使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车辆。

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

规划指出,成渝地区要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共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重要生态空间管控,联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通性,共同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

值得关注的是,“四屏六廊”生态格局被明确提出。根据规划,这是一个两地共建的区域生态屏障体系,包括以岷山-邛崃山-凉山为主体的成渝地区西部生态屏障,以米仓山-大巴山为主体的东北部生态屏障,以大娄山为主体的东南部生态屏障和以武陵山为主体的东部生态屏障。

相对应的,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共同建设江河水系绿色生态廊道。

在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上,规划明确将推进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大娄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等国家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保护,增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功能。以渝东北三峡库区核心区、渝东南乌江下游区域为重点,分区分阶段开展生态修复,试点实施生态敏感区生态搬迁。 (记者 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