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四川畜禽种业,助推产业振兴(一) ——优质肉鸡育种

栏目: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0-08-27


动物遗传育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QQ图片20200827101924.png


我国丰富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使优质肉鸡业成为最具中国特色、品种国产化率最高(达 50%)、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优质鸡肉产量占禽肉总量的25%。但地方品种生产效率低,需建立遗传育种技术体系,并培育出生产效率高肉质风味优的新品种。本项目历经 26 年研究,利用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及优质性状基因,开展 18 个品系选育,5 个品系通过审定,培育出通过国家审定的大恒 699 肉鸡新品种(配套系),有效解决了快速提高地方鸡种生长性能、改良肉鸡母系繁殖性状和使肉质风味性状及生产效率性状在遗传上结合的国际性难题,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1. 利用地方鸡种遗传资源育成新品种:育成外貌一致、特色鲜明、性能稳定的新品系5 个((2005)新品种证字第02 号);培育出大恒699 肉鸡配套系(农(09)新品种证字第39号),与地方鸡种相比,10周龄体重高出88%以上,节省饲料23%以上。新品种集成了地方鸡种的外观和肉质风味,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 揭示了地方鸡种遗传特性:探明了中国地方鸡种的母系起源、抗逆性和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弄清了旧院黑鸡等8个地方鸡种生产性状表型和独特性状遗传特性;获得了与繁殖、生长、肉质等主要经济性状高度关联的候选基因20个。

3. 创建了家禽育种规划技术体系:建立了用于联合与非联合肉鸡生产系统经济评价的确定性模型,推导出了两种情况下肉鸡育种重要性状的经济价值;创建了应用基因流方法推导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累积贴现表达值(cde)的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繁殖性状遗传选择的纯种与杂种联合选择方法(CCPS);构建了肉质指数并作为独立的目标性状纳入育种规划。

4. 创立了分子遗传与数量遗传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大恒肉鸡主要经济性状分子标记;将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肉质性状辅助选择、确定各品系遗传距离和获得杂种优势;创建双性状多基因聚合技术并培育出高肌苷酸和高肌内脂肪新品系。

5. 构建了优质肉鸡饲养管理技术体系:提出了累积生长与生产效益耦合模型等新品种养殖系统配套技术;首次提出氮素循环的耕地肉鸡承载能力评估模型,设计了标准化鸡舍建设工艺方案。配套技术应用使产蛋量、饲料报酬、全期成活率分别提高 9.03%、8.76%和4.57个百分点,用药成本降低23.48%。

获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1个,获省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的新品系5 个;获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创造 23 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9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6项;养殖技术标准10 项;专著8 部;发表论文187 篇,SCI 论文46 篇,SCI 他引170次。阶段性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品种在全国18个省市推广,近3年推广父母代种鸡280.22万套,累计生产商品肉鸡37997.83 万只,推广新品种和配套养殖技术获经济效益52.62 亿元,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QQ图片20200827102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