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人工授精与孵化技术

栏目: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17-12-14
鸡的生殖系统不同于胎生哺乳动物。公鸡的睾丸、附睾在腹腔内,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精子头部是长锥形。

详细介绍了鸡的人工授精、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第一节  鸡的人工授精
一、鸡的生殖系统
    鸡的生殖系统不同于胎生哺乳动物。公鸡的睾丸、附睾在腹腔内,交配器官是退化了的生殖突起,精子头部是长锥形。精子能在母鸡输卵管里的精子腺窝中生存达24天,并具有受精能力。
    母鸡能每隔25小时左右排卵一次,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受精卵排出母鸡体外后未达到孵化临界程度(24℃)会暂停发育。
(一)公鸡的生殖系统
    <公鸡的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和交媾器组成。人工授精人员最需要了解的是公鸡的交媾器的构造。
    公鸡没有像哺乳动物一样的阴茎,但有一个包括乳嘴、腺管体,阴茎和淋巴襞四部分组成的交媾器。交媾器位于泄殖腔腹侧,平时全部隐藏在泄殖腔内。性兴奋时,腺管体、阴茎和淋巴襞中的淋巴管相互连通,淋巴襞勃起、淋巴液流入阴茎体内使其膨大,并在中线处形成一条加深的纵沟,位于中线前端的正中阴茎体(中央白体)也因淋巴液的流入而突出于正前方,此时整个阴茎自肛门腹侧推出并插入母鸡泄殖腔。正中阴茎体为一圆形突起。
(二)母鸡的生殖系统
    母鸡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两大部分组成,通常只有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完全并且有生殖功能。输卵管由喇叭部、膨大部、峡部、子宫部、以及阴道部等构成。母鸡的外生殖器阴道口和排粪口、排尿口共同开口于肛门,称为泄殖腔。
    鸡的生殖系统构造有别于哺乳动物。无论公鸡、母鸡的性器官均有不明显、隐避的特点,因此我们应熟悉其构造,为人工授精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二、鸡受精的过程
    无论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精子会很快沿输卵管上行并达到喇叭部的精窝内。如果交配(或人工输精)后输卵管内没有蛋,精子到达喇叭部只需30分钟左右。当卵子进入到喇叭部时,一般经过15分钟左右即会有3-4个精子进入卵黄表面的胚珠区,但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而受精。其实公鸡一次交配能射出的精子数量一般在15-80亿之间,大量的精子牺牲在征途中。据大量实验测定,精子数量不低于1亿个,同样能达到良好的受精率,人工授精正是基于此而提高了种公鸡的利用率。当喇叭部有新老精子共存时,新精子的活力则大于老精子,受精的机会也多于老精子,最高的受精率通常出现在开配后的第三天。故种蛋收集工作通常从开配后的第三天开始。
三、鸡的人工授精
    随着笼式养鸡的普及和发展,鸡的人工授精得以广泛推广。鸡的人工授精技术难度不大,容易掌握,设备简单,投资少。鸡的人工授精可以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自然交配时,一般鸡的公母比例为10-15只左右,而采用人工授精时,如按每周授精一次,则1只公鸡可配100只甚至更多的母鸡。生产实践中为保证种蛋的高受精率,一般多采用3-5天输精一次。按此计算,人工授精时鸡的公母比例多为1:50左右。比采用自然交配法,可减少80%的公鸡饲养量,降低了种蛋成本。采用人工授精时,公母鸡是分笼饲养的。分笼饲养,可为育种工作提供方便,也为对公鸡单独补充营养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种鸡精液品质。通常情况下采用人工受精时公鸡都采用单笼饲养,从而减少鸡间的啄斗,降低死淘率。
    任何方法都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在采用人工授精时,由于反复多次对公、母鸡的生殖器官外力挤压,和输精器具的使用,难免对公、母鸡的生殖器官,特别母鸡的生殖器官造成损伤。因而在同一群体的公母鸡的生产后期,采用人工授精时,常会发生生殖器官的炎症等疾病,这在生产实际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精、输精过程中避免动作粗野,所用器具严格消毒等等,同时必要时可对种鸡进行对症治疗。人工授精因经常从笼中抓鸡,其应激反应也会对生产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四、鸡的人工授精具体操作
(一)准备
1.器具的准备:常用的鸡人工授精器具包括:保温杯、小试管、胶塞、采精杯、刻度试管、水温计、试管架、玻璃吸管、注射器、药棉、纱布、毛巾、胶用手套、生理盐水等,有条件的还可以购置一台显微镜,用来检查精液质量。
2.种公鸡采精适应性训练:一般在正式采精前一周应对公鸡肛门周围的体毛进行修剪,和适应性按摩。
(二)采精与精液品质的评定
1.采精:多采用按摩法采精,具体操作因场地设备而异。生产实际中多采用双人立式背腹部按摩采精法,现以笼养种鸡的采精输精为例简叙其具体操作。
(1)保定: 一人从种公鸡笼中用一只手抓住公鸡的双脚,另一只手轻压在公鸡的颈背部。
(2)固定采精杯: 采精者用右手食指与中指或无名指夹住采精杯,采精杯口朝向手背。
(3)按摩: 夹持好采精杯后,采精者用其左手从公鸡的背鞍部向尾羽方向抚摩数次,刺激公鸡尾羽翘起。与此同时,持采精杯的右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从公鸡的腹部向肛门方向紧贴鸡体作同步按摩。当公鸡尾部向上翘起,肛门也向外翻时,左手迅速转向尾下方,用拇指和食指跨捏在耻骨间肛门两侧挤压,此时右手也同步向公鸡腹部柔软部位快捷的按压,使公鸡的肛门更明显的向外翻出。
(4)采精: 当公鸡的肛门明显外翻,并有射精动作和乳白色精液排出时,右手离开鸡体,将夹持的采精杯口朝上贴住向外翻的肛门,接收外流的精液。公鸡排精时,左手一定要捏紧肛门两则,不得放松,否则精液排出不完全,影响采精量。
    人工采精实际上是人为地刺激公鸡的性兴奋,以达到采精的目的,因而在手法上一定要力度适中,按摩频度由慢到快。要给公鸡带来近乎自然的快感。在采精时间上要相对固定,以给公鸡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采精的次数因鸡龄不同而异,一般青年公鸡开始采精的第一月,可隔日采精一次,随鸡龄增大,也可一周内连续采精5天,休息两天。
2.精液品质评定
(1)精液的颜色: 健康公鸡的精液为乳白色浓稠如牛奶。若颜色不一致或混有血,粪尿等,或呈透明,都不是正常的精液,不能用于输精。
(2)射精量: 射精量的多少与鸡的品种、年龄、生理状况、光照以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同时也与公鸡的使用制度和采精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平均射精量为0.3-0.45毫升,其变化范围较大,可从0.05到1.00毫升。
(3)精液的浓度: 一般把鸡精液浓度分为浓、中、稀三种,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精子的数量,一次射精的平均浓度为30.4亿/毫升,其计算方法是用血球计数板一个视野中的精子数量而推算,范围在1-100亿/毫升变化。
(4)精子活力: 精子活力对蛋的受精率大小影响很大,只有活力大的精子才能进入母鸡输卵管,到达漏斗部使卵子受精,精子的活力也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精液中直线摆动前进的精子的百分比来衡量。
(5)精液的pH值: 采精过程中,有异物落入其中是精液pH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正常的精液PH值通常为中性到弱碱性,6.2-7.4。精液pH值的变化影响精子的活力,从而也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三)输精
1.输精时间: 从理论上讲,一次输精后母鸡能在12-16天内产受精蛋,但生产实际中为保证种蛋的高受精率,一般每间隔5天输精1次,肉鸡因其排卵间隔时间较蛋鸡长,和生殖器官周围组织脂肪较多而肥厚,输精的间隔时间应短一些,一般3天为周期。每次输精应在大部分鸡产完蛋后进行,一般在下午3-4点以后。为平衡使用人力,一个鸡群常采用分期分批输精,即按一定的周期每天给一部分母鸡输精。
2.输精量: 输精量多少主要取决于精液中精子的浓度和活力,一般要求输入8000万—1亿个精子,约相当于0.025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
3.输精部位与深度: 在生产实际中多采用母鸡阴道子宫部的浅部输精,翻开母鸡肛门看到阴道口与排粪口时为度,然后将输精管插入阴道口1.5-2厘米就可输精了。
4.输精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生产实际中常采用两人配合。一人左手从笼中抓着母鸡双腿,拖至笼门口,右手拇指与其余手指跨在泄殖腔柔软部分上,用巧力压向腹部,同时握两腿的左手,一面向后微拉,一面用手指和食指在胸骨处向上稍加压力,泄殖腔立即翻出阴道口,将吸有精液的输精管插入,随即用握着输精管手的拇指与食指轻压输精管上的胶塞,将精液压入。注意母鸡的阴道口在泄殖腔左上方。目前绝大多数的生产场都采用新鲜采集不经稀释的精液输精。具体操作时宜将多只公鸡的精液混合后并在不超过半小时时间内使用。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人工采精输精的器具,应严格消毒,防治疾病的交叉感染。
四、精液的保存与稀释
    鸡精液的稀释是用专门配制的稀释液稀释。鸡精液的冷冻保存仍处于试验阶段。对实际生产来讲,用新鲜的精液输精更为方便实用,故在此对鸡精液的保存与稀释方法不作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新鲜精液输精,鸡精液采出公鸡体外后,若环境温度太低也会影响其受精率。所以,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最好采用保温集精杯集精。保温杯中灌注32℃的温水,实际操作时若无专用的保温集精杯,也可用其他方法对集精杯保温,比如用玻璃试管集精,然后置于盛有温水的器皿中即可。

 
                                        第二节  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禽类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不同于猪牛羊等哺乳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前者动物学上称之为卵生动物,后者称之为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之胚胎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在母体内发育直到成熟成一个完整的动物幼体才产出母体。而卵生动物之卵在受精后在母体内完成了早期的细胞分裂后便产出母体。其卵,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蛋”,便停止了发育。在给予了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又会开始离开母体后的再次发育,直到发育成熟,破壳而出。这个过程称之为孵化。孵化过程在自然界通常由禽类自己完成。
    禽类自然的孵化量小,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人们在对禽类自然孵化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了孵化过程中的许多条件是可由人来提供和控制的,由此出现了人工孵化。在我国家禽的人工孵化已有很久的历史了,方法也很多。如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地区广为流行的炕孵法;江渐一带采用的缸孵法;西南,华南等地使用的桶孵化;以及煤油灯孵化法等。上述这些方法,其共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但劳动强度大,且孵化条件难以精确控制,凭经验操作,故其孵化率难以保证。随着科技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禽业发展的需求,自动控温控湿,自动翻蛋的电孵化器近年来得以广泛推广使用。电孵仪器自动化程度高,孵化条件容易控制,孵化量大且出雏率和雏鸡质量都明显高于传统的孵化方法,常见的电孵化器多为立体箱式孵化器。孵化量由几千枚到上万枚。目前为多数孵化厂采用。
    无论是传统的炕孵法、缸孵法或其他方法,以及现代化的电孵化器,其孵化原理都是在模仿禽类的自然孵化所给予的孵化条件,即:温度、湿度、翻蛋等等使之孵化,下面我们以目前生产常采用的箱式电孵化器为例,详细介绍人工孵化方法及实际操作要领。
一、孵化厂建筑和设备安装调试
(一)孵化厂建筑要求:孵化厂要尽量远离交通干线和养禽场。有时受条件所限,需和种禽场建在一起的,应遵循尽量隔离,并建在上风口的原则。孵化厂的建筑要求通风、保温,内装修要利于冲洗清洁。高度应据所购孵化器的型号而定,原则是孵化器的高度再加2-2.5米为其净空高度。具体的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安装孵化器并测试性能:无论什么型号的电孵化器,通常都包括控制部分,蛋架、加热、加湿,大风扇和转动部分。大多数孵化器生产厂家会为你完成安装。我们在测试时,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器是否工作正常: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的报警是否在说明书有关技术指标之内。门表温度与控制器电子显示器上显示的温度差值有多大。
2.转动部分是否正常: 包括加湿器转轮和翻蛋系统是否有卡住的现象。
3.风扇转动的方向是否与说明书上要求的一致。
4.辅助设备是否正常: 孵化厂最重要的辅助设备就是备用发电机,电孵化器孵化用电必须保证。长时间的停电,将造成巨大的损失。若用市电供电,应准备一台发电机;若用自备发电机供电,还得准备一台备用发电机,以确保供电正常。
二、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一)孵化器和辅助设备的调试和检查:孵化一般都具有季节性,在较长时间不使用孵化器和其他辅助设备后,开始新的一轮孵化前我们应该按本书本章孵化器的安装及调试中述及方法,对孵化器进行调试检查,以确保其运转正常。
(二)孵化厂内外的环境和孵化器具的清洗消毒:在开孵前对孵化厂内外进行清洁,消毒地面消毒常用烧碱兑水浇洒。孵化厂内及孵化器可按每立方米甲醛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在温度20-24℃,相对湿度75-80%的条件下密闭熏蒸20分钟。孵化厂内外环境和孵化器具的清洗消毒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开孵后应按疫病的流行趋势,气候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毒。
(三)孵化工作安排及孵化记录:孵化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开孵前应据其销售情况和本场的生产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孵化日程。简单地说,每批孵化间隔时间安排,工作人员的调配等等,都需要我们做出周密的安排,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提高劳动效率。孵化记录,就是要将每批次的孵化情况用一定的表格记录在案,主要内容有:开孵日期,孵化设定温湿度,实际观测温湿度(温、湿度观测一般要求每隔2小时一次),上蛋数量,受精率,出雏情况,以及一些有关的情况,如:停电、机器维修等等。有了这些记录,我们就可对孵化工作进行有效的检查、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提高我们的孵化技术水平。
三、种蛋收集与保存
    要想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收集优质合格的种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般地来说用于孵化种蛋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种蛋重量: 因不同的品种和产蛋期要求不一,但通常肉鸡种蛋的重量应不低45克而不高于65克,太大太小的都不宜作为种蛋。
(二)种蛋形状:种蛋形状常用蛋形指数来衡量,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更为简便地以正常蛋形来选择,即,太圆的、太尖的、大小头不明显的蛋,都不能种用。
(三)蛋壳质量:主要指蛋壳的厚度和致密度,致密度不够的“沙壳蛋”,蛋壳太厚的“钢皮蛋”都不宜种用。
(四)蛋壳色泽:一个品种的鸡蛋都有正常的色泽,如罗曼的褐色,来航的白色等。不正常的色泽,往往显示了种鸡群或饲料的不正常,因而色泽不符合品种正常的色泽的蛋不宜种用。
(五)保存期:一般地讲在夏秋季不宜超过4天,冬春季不宜超过7天。种蛋入孵是越新鲜越好,但这在生产实际中不太现实,因而就有在一个种蛋保存的问题,种蛋保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消毒:通常种鸡场均采用每天两次集蛋,将收集起来的种蛋及时送入种蛋库消毒,最常用的消毒法是:甲醛熏蒸,一般每立方米空间有甲醛28毫升,高锰酸钾14克。
2.保存温度:鸡胚的发育临界温度是24℃,种蛋保存温度及少应低于此,最好能在17-16℃。当然温度也不能太低,有资料介绍当温度低于4℃时,鸡胚容易冻伤。因此,种蛋库应安装空调设备。
3.保存湿度:以相对湿度60-70%为宜,在使用空调时应特别注意,实际生产中常采用放置水盆的办法。
4.存放种蛋宜小头在上。
5.通风换气:种蛋有生命的,空气质量的不良会严重影响其生命力,因而种蛋库每天应定时开启门窗换气。
6.夏季使用空调时,种蛋从蛋库取出后,因温差的原因,蛋壳表面会起水珠,因此应将之置于常温下5-8小时以使蛋内容物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趋于一致。
四、孵化实际操作规程和方法
    每个孵化厂家使用的设备和实际生产情况不同,其孵化程序不尽一致,但大致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一)上蛋:按种蛋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种蛋上架,此时应大头朝上,小头朝下。上蛋时按一听、二看再上蛋的方法选择种蛋。听:两枚种蛋互相轻碰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据此可判定是否是裂纹蛋。看:看蛋形是否正常,是否是沙壳蛋、钢皮蛋等。
(二)开机:
1.开机前应严格检查是否有卡盘现象存在。
2.开机时间:根据本场出雏时间要求确定合适的开机时间。鸡的孵化时间为21天,但应加上开机后机内温度上升到孵化设定温度的时间,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一般要提前1-10小时左右。
(三)孵化器内种蛋消毒:当孵化器内温度达到34℃左右时,即可对之进行甲醛熏蒸消毒,方法同种蛋库时的消毒,熏蒸半小时后应大开箱门,迅速排出消毒气体。有时应诸多原因需要增加消毒次数时,应避开开机后24-96小时。因为此阶段胚龄的鸡胚,对甲醛气体高度敏感。
(四)照蛋:照蛋的目的是检出未受精卵和血环蛋,死胚蛋等,同时可以观察鸡胚的发育情况。和标准发育情况比较,以调节孵化温度。通常,第一次照蛋时间,褐壳蛋在孵化后7天,白壳蛋在5天。此次照蛋整批入孵蛋都要一一检查。第二次在14天,第三次在17天,进行抽查,其目的是检查其发育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温度。照蛋的工具很多,最常用的是手持式照蛋器。这种照蛋器形似电吹风,内装12伏的直流灯泡,聚光后的光线较强,用其端口部贴近种蛋大头,可以清楚的看见蛋的气室,和血管胚胎等。当然要快速准确地判定是否是受精蛋,要通过多次的练习。鸡胚不同日龄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表。
表4-1 鸡胚每日发育情况
胚 龄    特               点
1       胚盘明区形成原条,其前方形成原结,头突。
2       形成血管,羊膜覆盖头部。
3       眼的色素开始沉着,脑、四肢原基出现。
4       肉眼可见尿囊,羊膜腔形成,舌开始形成。
5       胚体呈“C”形,可看到黑色的眼点。
6       喙原基形成,可见头部和躯干两个圆团。
7       胚已显示鸟类特征。口腔鼻孔形成。
8       胚在羊水中浮游。
9       背出现绒毛。
10      喙形成、尿囊在蛋的锐端合拢。
11      冠出现锯齿。
12      眼被眼睑遮,蛋白大部已被吸收。
13      眼睑达瞳孔,头覆盖绒毛。
14      头朝向气室,全身覆盖绒毛。
15      眼睑合闭。
16      蛋白几乎全被吸收。
17      肺、血管形成。
18      喙朝向气室。
19      开始睁眼,蛋黄被吸收到腹腔内。
20      眼睁开。
(五)翻蛋:翻蛋能减少鸡胚粘壳的可能,在孵化期内都应定时翻蛋,一般每两小时一次。用电孵化箱时这一过程机器会自动完成。
(六)落盘:当孵化到18天后将蛋从孵化器移到出雏器称为落盘,常见的孵化器都有配套的出雏器。一般孵化器中蛋架上每格是多少枚种蛋,其出雏盘的大小尺寸是与之相合的。落盘时操作应轻、快,稳。落盘后应对其进行消毒,方法是:关闭出雏器的进、出气孔和箱门,每立方米用甲醛14亳升、高锰酸钾7克,熏蒸10分钟后立即大开箱门启动出雏器的大风箱迅速将残留消毒气体排出。落盘的时间根据生产实际可适当提前,但不宜早于16天。
(七)出雏:正常情况下孵化到19天多时开始有少量啄壳出现,20天时大量啄壳且有少量出雏,21天出雏结束。当出雏结束后,让雏鸡在出雏器内再待3-4小时,将其绒毛烘干。然后开始拣雏。一批入孵蛋中,出雏的时间不会完全一致,一般相差4-8小时。所以有许多厂家进行2-3次拣雏。但从工作安排和防疫注射多方面考虑,用电孵化器出雏,集中一次拣雏是较适宜的方式。其实多拣一两次雏,并不明显增加雏鸡数,相反却造成人员安排紧张和加大电力消耗。
(八)出雏器清洗消毒:出雏时,出雏器会留存大量绒毛。出雏器内高温、高湿是细菌繁殖的有利场所,因而出雏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可选用消毒药品很多,本着针对性强(近期可能流行的疫病)腐蚀性弱的原则选用即可。
    一般地讲,整个孵化操作程序大致如上所述。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能应会增加或减少一些程序,例如夏季孵化,有的厂家无衡温设备,此时可考虑在孵化后期(14天以后),每天定期定时凉蛋。冬季孵化,可能出雏器的湿度加不上去,这时可用灌注温水来增加温度等等。
五、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的掌握
(一)孵化温度: 在孵化温度、湿度和通风量三者中,孵化温度是尤为重要的,它是决定化成败和孵化效果好坏的第一要素。大量的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鸡的人工孵化温度在37.8℃左右。但是,根据种蛋的大小、品种和环境温度以及机器性能不同,理想的孵化温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但高不会超过38.5℃,低不能低于36.5℃。在讨论孵化温度时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即,理想的孵化温度,就是在满足孵化积温(从大于临界温度开始计算到出雏时间的累计孵化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设定的孵化温度接近37.8℃。孵化温度设定在生产上常用衡温孵化和变温孵化两种方案。对于整批入孵变温孵化法而言,在环境温度24℃左右时,1-5天38.2-38℃,6-13天37.9-37.7℃,14-18天37.6-37.4℃,19-21天37.2-37℃。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定期对胚蛋发育情况进行检查,作为调节温度的参考。
(二)孵化湿度: 孵化湿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出雏阶段,出雏时相对湿度不能低于60%,以保持在65º—70º%之间为最佳。较高的湿度有利于雏鸡啄壳,湿度低了会引起粘毛等现象,影响出雏。孵化阶段的湿度应掌握前高后低的原则,一般为6天前60-55%,6天以后到落盘保持在50%左右即可。因湿热的穿透力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高湿可使胚胎吸收的热量增加,这在实际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通风量: 由于数量众多的种蛋密集在相对窄小的空间,而胚胎的发育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因此,电孵化器都设有大风扇和进、出气孔。在使用电孵化器孵化时,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基本观点,只要孵化器的大风扇在正常转动,无论进出气口开启程度的大与小,只要不是密闭,由于负压的作用。孵化器都不会严重缺氧。许多有关书籍上都强调孵化器通风量应掌握早期小后期大的原则,当然,若能保证孵化的温度,这样做是有利胚胎发育的。但有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冬季严寒,孵化厅保温条件又差。通风量大,不仅浪费电力,有时甚至连设定的孵化温度都不能保证,反而出现孵化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就笔者对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电孵化器孵化,在保证大风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考虑孵化通风量时应兼顾保证孵化温度。
    综上所述,孵化温度、湿度、通风量相互影响而又共同作用,在把握好孵化的第一要素即孵化温度的前提下,兼顾好湿度和通风量将获得你所具备的条件下的较为理想的的孵化效果。
六、孵化效果检查
    在种蛋品质正常的前提下,理想的孵化效果表现在:(1)出雏率高(一般受精率在85%以上时,受精蛋种出雏率可达90-94%);(2)雏鸡绒毛洁净、有光泽、蛋黄吸收良好、腹部柔软、脐带部愈合好、干燥且被腹部绒毛覆盖;(3)雏鸡站立稳、叫声宏亮、对光生声音及振动反应灵敏,出雏时间相对集中。出雏效果能达到上述3点要求,可以说你的孵化技术方案基本上是合理正确的。
    在孵化实际生产中我们常遇到孵化早、中、晚期出现鸡胚胎的异常死亡,其表现和造成的主要原因简述如下:
(一)胚胎前期死亡:孵化前6天胚胎的死亡率占入孵蛋的1-3%,若超过这个范围,说明我们的孵化存在问题。从孵化的角度讲,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种蛋熏蒸消毒不当(浓度太高,时间过长)和孵化前期温度过高。夏季孵化,种蛋从温度较低的蛋库中取出,未经逐渐升温处理,而直接孵化,会因温差太大,蛋壳表面出现冷凝水现象,此时若进行熏蒸消毒,往往会造成鸡胚胎早期死亡。
(二)中期死亡:若7-12天胚胎的中死占入孵蛋的5%左右,一般可视为正常情况。造成鸡胚胎大量的死亡一般与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翻蛋不正常有关,其中翻蛋不正常是鸡胚胎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三)后期死亡(13-18天):温度过高,小头向上孵化和通风不良可引起后期死亡偏高,孵化正常时,胚胎后期死亡率不会超过入孵蛋的5%。
(四)出雏期间的死亡: 
1.闷死壳内:通常出雏时的高温高湿,特别是通风不良是其主要原因。
2.啄壳后死亡:如果洞口多粘液是高温高湿所致;而蛋黄未吸收完全,尿囊合拢不全多因落盘时温度骤降所致。出雏期胚胎的死亡率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一般占入孵蛋的6-7%。
    人工孵化的数量大,一批种蛋中会存在一定比例的弱胚,各期胚胎的死亡率的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孵化技术方案没有大的问题。同时胚胎的死亡除不正确的孵化方案外,种蛋的保存期太长,保存期内温度过高过低,种鸡的营养不良和疾病,都会造成鸡胚胎的死亡率增高。

                                                                               (刘光华)